大醫:破曉篇+日出篇(出版書)分節 217

馬伯庸 / 著
 加書籤  朗讀 滾屏

“还记得孙希当时说了什么吗?说太阳永远都的只是们而已。终究会老,得病,亡。”

【收藏吉讀文學網,防止丢失阅读度】

孙希尴尬:“那时候年嘛,偶尔煞煞风景有什么奇怪的?老方比笨,憋半天就本分。”方三响呵呵笑,懒得和争辩。

“现在了。亡,可每会重样。就好像这外渡桥,虽然落每天样,朝霞和晚霞却同,每天其实都是幅新的景致。只看到属于自己独无二的落就好,又何必强留住永恒呢?”

同时沉默。姚英子微微仰起头,看向天边的鱼,笑起:“况,是好了?”方三响和孙希对视眼,攥着扶手的手微微

们两个,从住事的。看们那么努地掩饰,都着急。”姚英子嗔了句,随即说,“们都是医生的,对于生必这么畏惧。生老病,是客观规律,何况以的病,能活到这么久,已经是天的幸运了,没有什么可遗憾的了。”

待两有什么表示,姚英子迷醉地气,清凉的江风里带着丝煤灰味:“哎,有时候回想从的事,总觉得很可思议。们说世界那么,那么多,怎么偏偏就只们三个碰在起呢?”

“自然是因为都在会第医院呗。”方三响回答,“们分分,总会回到这里。”

“是呀,还记得。咱们三个第次在医院的事,就是在割症室里救了刘福山。那条羊毛围巾,就是那会脏的。”孙希也是怀。

“说起和那家医院的缘分,可比早,得追溯到光绪三十年(九〇四年)呢。”姚英子转脖子,指向苏州河北边,“们看到了吗?就在那边,东百老汇路和东唐家的路,那在那里闯海滩第次车祸。”

“知,知炫耀很多次了。”孙希

直没好意思跟们说。那次车祸,把苏松太的电报线给断了,差点耽误了中国加入会的电报。最还是跑去吴淞拿到副本抄件,才算弥补了错。”

“等等”孙希突然觉得,“那是什么时候的事?”

“七月三,那也是和颜院次见面的子。”

孙希脸见了鬼的表:“那封电报,是清补签《十字会公约》的文书?”姚英子歪着头想了想:“好像是。”孙希拍脑袋,:“那封电报,正是七月三手拍的呀!”

旁的方三响也怔住了:“原竟是们两个”孙希和姚英子问:“怎么了?”方三响:“老青山的事,们是知的。”

面面相觑,有些困。孙希纳闷:“就是觉然和尚骗了窝村百姓吗?这事知念叨了多少遍,怎么突然提起这个了?”

们讲的,都是头的事,头的事却没详。”

们知。魏伯诗德与吴尚德两打着会旗号,救,所以直把会当救命恩。老方真是年老多忘事。”

,其中可没讲。”方三响按住,似乎按捺,“当时们两并没有官方份,无法把战场。魏伯诗德直陪着等,等到清补签会公约的消息及时至牛庄营港,才得以生还

“那是几月几号的事?”孙希的声音微微有些发很奇怪自己之怎么没这个问题。

“公历七月四。”

三个看看看看,脑海中同时浮现条金黄的丝线,它从发,绕半个地连接到海,然又从海延至牛庄。

“原”姚英子呢喃着,臂,住了方三响和孙希的手。这个意外的发现,令时间陷入了难以言喻的震撼之中。原彼此的命运,早在相遇之织在了起。历经四十六年的风风雨雨,至此方形成个闭环。

这时旁边的群传阵喧闹,姚英子最先清醒:“哎呀,开始了。”两个调整椅,摆成面向正东方的角度,然右站在姚英子旁边。

只见在浩渺江面的远方,条金边悄然泛起。那条亮线先是晕染了周围的天,然又扩散到粼粼江面。被染了金黄颜的黄浦江奔腾着,涌着,仿佛头辕马正牵引着万千条光的缰绳,把从地平线缓缓拽起

在那刻,方三响和孙希同时应到了什么,低头去。姚英子端坐在,优雅地望向东方的天边,安详的笑容,永远留在了苍老而年的脸庞。两个谁都没,仍旧着英子的手,抬起头,看向同个方向。

个炽热的天在远方跃而起,耀眼而崭新的光芒,洒在三个如当年。

全文完

医》是部小说。

起初没打算写这么,四十万字差多。但写作本质种即艺术,没法规划,也能设计,苟、按部就班地按照蓝图施工,它定充了各种意外。即使是创作者自己,也行会发生什么,只能由着自己的子扎,闭着眼睛拼命游,浑然未觉字数的增:五十万,六十万,七十万等到重新浮面,看了眼电脑屏幕的字数统计:八十万字。

八十万字听起很多,落到纸面却只嫌太少太局促,简直施展开。原因无,中国近现代史实在漫,中国近现代的医疗故事也实在彩。在调研和创作程中,查到了太多值得起立致敬的真实,也看到了太多值得浓墨重书的事迹。就像是头闯玉米地的熊瞎子,面对这么多玉米子欣喜若,手足无措,简直知如何取舍是好。

历史的真实,自带着种凝重的质,它无须雕琢,用矫饰,仅仅凭着“真实”二字,就已超越了切艺术创作。所以《医》也是写得最惊心魄的小说。

这个“惊心魄”是形容读者的阅读验,而是描绘创作时的心路历程。经常读着读着资料,到浑战栗能自已,甚至有几次热泪盈眶。

姚英子护往重庆的故事,脱胎于艾伟德和蒋鉴两位伟。艾伟德是个英国女传士,外号“小”。在抗战期间,带着百多名孤躲避战,从山西阳城途跋涉,翻山涉,历艰辛,最终抵达西安。好莱坞的事迹,拍了部电影《六福客栈》,由著名影星英格丽·褒曼主演,影响巨;蒋鉴女士是顾维钧的外甥女,丈夫周明栋是德国医学博士,夫俩本是在杭州行医。抗战爆发之到汉加入第五陆军医院,义务提供战地治疗务。九三八年,蒋鉴受李德全、邓颖超之托,将中国战时童保育会的百名难童从武汉转移。这百名难童弱多病,许多罹患肺结核、支气管炎、疥疮、贫血症等,而蒋鉴女士以极的毅,奇迹般地把少地到了重庆。而自己因此积劳成疾,去世于九四〇年。

方三响在郭梁镇的传染病调查,素材是取自《解放报》九四四年的篇报。当年在延安附近的川地区发了次严重的传染病,恩国际和平医院的医生徐竹奉命往调查。徐竹是福建龙岩,老军,因为在作战中部受伤,转入方的医疗队伍。虽然是科班,却怀革命热和学习头,秉持着为务的信念,积极奋战在抗疫线。在专业医生的帮助之,徐竹顺利解决了川地区的疫,解除了延安的公共卫生危机——整个程之曲折,其实足可以单拍部电影。任西北战军第二战医院院幸于第二次榆林战役期间牺牲。的墓碑,至今还矗立在榆林烈士陵园里。书中的“老徐”,即是以徐竹烈士为原型。

农跃鳞是多名民国记者的:黄远生、邵飘萍、林、史量才,还有畏当局威胁,毅然撰写《豫灾实录》记录九四二年河南饥荒的张峰,胆敢当面讽孔祥熙的新闻女侠彭子冈,骂孙科的龚德柏,等等。把那些传奇记者的形象糅,并给赋予了个江南问题研究会的分析师份——这个份的真正拥有者,是华东局社会部调研科的钟望阳。是个文学家,因为时局缘故,投报分析工作中。新中国成立,钟望阳回归了自己热的老本行,成为童作家,颇有“余年还陇亩民”的潇洒。

如为了拯救同胞慷慨就义的项松茂,为华籍劳工奔走惨遭杀害的王希天,们都以真入本书,书中事迹亦皆真实虚。即使是些小,也都各有由际遇。比如书中直四奔走寻找王希天的王兆澄,也是史实归国之,先任职于多所校,潜心从事农林育与研究,帮助民族资本办厂和酱油厂,研发“消治龙”药膏和多种维生素剂,还在湖南为抗战军队研发,为方战线的勤解了困。九四九年,在衡阳为了掩护国立师范学院的师生,反抗国民当局的南迁政策,惨遭杀而

再比如方三响的同志陈叔信,原型乃是陈仲信。是湖州,在海建承中学读书时积极追步,并在九四六年秘密加入共产,成为海学界运的骨九四九年五月二十五,解放军海市区,陈仲信往接应,结果在苏州河边被颗子弹中,当场牺牲,时年二十岁。是解放海战役期间,最名牺牲的地成员,倒在了即将到瞬间。书中庇护方三响的谢寿天,也是位真实,是海滩的保险巨子。无论是在商界的表现,还是作为地的作为,都堪称传奇。

还想多写写林可胜,所组建的中国十字总会救护队,为抗战事业了巨贡献;想多写写陈志潜,作为中国基层医疗系的先行者,有许多曲折经历可以挖掘;想写写汤飞凡,在抗战期间极艰苦的环境,奇迹般地研发了中国第批青霉素;想写写沈克非,率领中央医院辗转沙、贵阳、重庆,又跟随远征军赶往缅甸、印度从事战地医务工作;想写写王布君,本投降之单骑入连,在敌建起连医学院,为解放战争输量急缺的军医太多了,太多了,这些有的只在本书中惊鸿现,有的在书中未曾提及,但每的经历展开,都是书。区区八十万字,又怎么能把这么多医写呢?

所以《医》也是写得最有责任部小说。

这个责任是被强行赋予,而是在创作程中油然而生的。

写作既是个表达的程,也是个学习的机会。起初只觉得这是个戏剧很强的好题材,但随着调研和创作的入,越发受到震撼。借用因斯坦评价甘地的句话就是:“世的子孙也许很难相信,历史竟走这样副血之躯。”但同时,觉遗憾:相信部分读者在看完这本小说之,对刚才所罗列的那些的。说实话,笔之,对这些也茫然无知。了那么多重的事,拯救了那么多生命,可以说刻地影响到了中国命运的走向,但除了学术界有专门研究,并为广所知晓。

那么,既然读到了这些,看见了这些事,就有责任自己的薄之,让们重归公众视,让今知到中国代代医的传承脉络、神赓续,如此才辜负们倾注世心血的付

这本书写完之想了很多书名,可总觉得差了,迟迟无法确定。直到付梓的刻,了决心,就作《医》。简单了点,直了点,可除了这两个字,实在无法抒发在这本书里投入的全部

如果读者看完此书,有趣去搜索诸多医的事迹,略了解,足以欣,功唐捐。

咱们本书见。

马伯庸

大家正在讀